回文章主頁

由認識到被認識From knowing to being known

  

  近日見的受導者裡,好幾位都患上抑鬱症,病情頗為沉重!他們大多都有高等學歷,良好收入;美好家庭背境,與配偶關係也不錯,為何墮入沉鬱深淵?
    最大的問題,是不被家人,特別父母了解!部份工作與事業的選擇,都由父母決定!

努力追求成就
  在知識型社會,追求認知,擁有知識,確實非常具吸引力,知識就是財富;知識就是力量;知識帶來地位、權力、認知。這些當事人,很多都具備這些社會認可的條件,也為他們帶來社會認可成就和擁有,包括學位、證書、工作、財富、優良住所等,可是他們仍然不快樂!在成長過程,自己的意願和想法,不被尊重,感情世界,不被明白。

甚麼是被了解?
  根據當前一些腦神經的研究指出,人類大腦基本上是二元調節的,即是說人不能單獨活著,人們需要有分享情感世界的對象,一起經驗,對人類的身心健康起了致命作用。

  被了解不能光靠語言,人際情深款款的溝通,大都依賴非言語和潛意識層次的溝通,包括眼神的接觸;聲調的柔軟和低沉;說話速度的緩慢;溝通裡還包括大量的尊重、聆聽、點頭示意、肯定對方的動機與渴求等。這種被了解的經驗,應由家庭開始。

  現代動力學派心理學,非常關注嬰孩和兒童期,能否與照顧者有安全的依賴關係(Attachment),這種安全感的建立,對孩子日後成長,有著非常深遠影響。全安感的建立,除了照顧者對孩子的需要敏銳外,對孩子的情緒反應,能否妥善處理,都非常重要。孩童期的小朋友,正常來說,容忍力非常有限,動輒會有強烈情緒反應,例如嚎啕大哭等,假如照顧者敏銳孩童需要,接納孩子有情緒反應,能明白情緒背後的需要,這孩子有被明白、被看到、被聽到的經驗,對其日後人際關係的發展,起了奠基性作用。

可以談心情與尊重情感的成長環境
  被了解的另一重要環節,是人與人之間,有足夠安全談心情,無論對與錯,是與非,當事人們(起碼兩人)之間,有足夠勇氣和安全,談及自己內心的波動,而不被攻擊,不被標籤。因為情感是人當下真實的反應,我們無法理解當事人為何這樣感受,但卻要學習去尊重別人有這種感覺!

  全球的教育系統,大都非常注重認知的學習,然而人的成長,除了認知的發展外,被認識、被了解、被明白,被尊重的經驗,都非常重要,有被認識經驗的
的孩子,往往能發奮圖強,被鼓勵下有努力向上力量。

為人父母的情感培育
  當情感被肯定,孩子的安全感自然建立,當有足夠安全感,孩子對探索周遭
世界的能力也活躍起來。問題在於父母自己的成長經驗,自己被培育的經驗,往往影響了自己為人父母的風格,影響了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與方法。父母需要重新被培育,能妥善處理自己與子女相處時的情緒波動和反應,這是當下社會最為缺乏的,也是學校教育最為缺乏的。以現時香港教育系統和老師人手,我們對學校能提供情感教育的期望,還是反求諸己,比較現實。

  作為現代父母,有幾點還是可以努力的:

  1. 多留時間給子女,對子女有眼神和表情接觸是非常重要;減少成為低頭族,多留精神給子女,你能這樣投資在子女身上的時間和精神,必有回報;
  2. 多接納子女的情緒反應,減少無論的標籤反應,例如你好扭計;你好情緒化等用語;
  3. 當子女漸長,爭取與子女單獨約會的機會,例如與子女單獨去散步、公園、談心等;
  4. 接納子女的反應,先明白後教導;多聆聽,少下判斷。

情感的認同與被認識Being Known and emotion recognition
  認同情感,並非認同自己或對方的行為後果,例如孩子被限制而不悅,發脾氣,怒目相向,假如父母也怒目相向,便成了對罵般,這是不太理想的。假如孩子被限制而不悅,開始發脾氣,對你怒目相向,你可以以溫柔的目光回應說:我知道你不高興,我可以明白你的感覺,無論你開心不開心,我仍是愛你的。讓我們冷靜一下吧。。。。

  情感的認同,對不同年齡的人,都非常重要,在急速發展的社會,我們留給自己的情感空間太少了,細味內心的時間太短促了,也難怪現代人活得愈豐富,心靈卻愈貧瘠。

信仰與被明白
  信主多年,過去幾年間,開始學習慢活與多退修,體會信仰既然是一種關係,自己和神之間的關係,屬於怎麼類型的關係,自己和神之間的感情交流又如何?華人教會傳統常看神與人的關係如父子或主僕,忽略了神與人可以如母女般親密,如夫婦或知己朋友般親近。學習依納爵靈修以來,自己在這方面體會漸多,愈來愈覺與神之間的親密如水乳交融,自己對神的依賴也更深,關係也深化起來。

(2017/10/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