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文章主頁

我聽絲絲細雨----向胡國榮先生與楊兆前醫生致敬

  

勿輕言我明白
  作為心理輔導從業者,我們最常講的是:我明白!

  坐在露台上,凝望三鄉羅三妹山,雨中的山丘,份外淒美,羅三妹山如橫臥的身軀,在雨中默默承受著苦風淒雨的煎熬,不發一聲。想起了幾許受導者,如孤星淚的主角,受盡苦痛,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命運如惡夢般搖曳著苦海孤舟,生命似危在旦夕,卻又苟延殘喘的延續。

  坐在輔導室,看似平靜的房間,充滿著大大小小的人生風暴,一些人被打倒,徹頭徹尾地被擊倒,了無生氣,抑鬱難耐。有些人匍匐前行,拖著沉重的步履,走下去。。。。

靜而能聽──我聽見雨粉落在樹葉上
坐在露台,環境非常寧靜,只聽見雨水落在樹葉上,我有點詑異,雨不大,風不急,竟然聽到雨粉落在樹葉的聲響?

  也許我的心在非常寧靜!

  心不靜,不易聆聽,或聽得急,快下判斷,都不是聆聽。聆聽是要放下自己,透過身心靈,透過頭腦、心靈與身體一起聆聽(可以透過練習增進聆聽的敏銳)。我開始領略過去多年來的靜修靜觀,原來可以應用在輔導過程,去年開始跟香港心理衛生會進修感動療法,獲益良多。一般心理治療,治療對象是受導者,想不到,感動治療的受益者,竟包括治療師!

  我開始閱讀有關書籍,細心觀看感動治療的創始人Diana Fosha的個案DVD,去年上過感動療法導師楊兆前醫生的入門課,今年楊醫生再度來港,我也再次聽課,得益仍然很多。我更需要向心理衛生會的臨床心理學家,胡國榮先生致謝,是他去年新自邀請小弟聽課,讓小弟能重燃對心理治療熱情。

兩個男人的相逢寧靜中
  是次聽課,最為感動的是楊醫生的個案錄影,如何輔導一位自身也是治療師的男受導者,當事人深受童年創傷影響,雖然修佛多年,仍未釋放。當事人性格內向,頗有反省能力,在接受治療過程,當事人頻密安靜沉思,楊醫生耐性的陪伴,實在引人入勝,示範了甚麼是似水柔性般孕育輔導關係。當事人對開放自己,時有猶疑,楊醫生等他情願,深有道成肉身的影子。當時機成熟,當治療師獲得足夠信任,當事人自然開放自己,治療關係的成熟,尤如回到母腹子宮,十月懷胎,胚胎自然成長。

如何揉合感動治療於靈修指導
  一面在香港進修感動治療,每月參加個案督導小組,繳交錄影個案於小組討論,另一方面,在澳洲修讀依納爵靈修指導課程,如何成為退修者靈修路上的陪伴。後者需要學習如何與退修者傾談靈修經驗,兩個課程似乎風牛馬不相及,實際卻有很多融合與貫通之處。現代靈修學沿用頗多現代心理治療模式作傾談,卻缺少現代現神經科學的研究作支持,亦有很多傳道同工,對入靜或靜觀有頗大抗拒,缺乏以創造神學,欣賞現代科學的研究,證明神創造的奧妙。

  過去一年多,自己花頗多精神,追閱過去幾年,大腦可塑性的研究。我們的腦袋有自我修補作用,除了海馬體或杏仁體對長期記憶和情緒的主宰作用外,近年腦島insula的研究和發現也日新月異,希望在未來日子,可以和更多基督徒社工、輔導同道及牧者傳道,分享神創造大腦的神妙,從而更能善用現代科研的成果,用於靈修指導和心理治療上。
(2016/11/2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