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文章主頁
你、我、他《曾康年》

  與同事講起寫文章的感受,打趣地說何不效法一些浪漫式武俠小說的手法,把弄一下文字詩意;於是忽發奇想,想到如果文章的開首是這樣:

  「你。

  你,你?你!

  我!我,我、我!

  他?她?他與她!他!她!」

  不知讀者會有何感受?可會質疑筆者在騙稿費?(先此申報利益,在此發表文章是沒有稿費的!)在胡思亂想,「你、我、他」這三個字看來簡單,但往往是構成人際間錯綜複雜關係的元素,而心理輔導往往也離不開處理「你、我、他」這個難題。

  「『你』對這事情有何感受?」是輔導員常問的問題。

  受導者也經常回答:「『我』覺得……」

  「他」或「她」就更奇妙,如果世上沒有他或她,只有你和我,就不會有「第三者」的出現,感情問題就容易處理得多,但世界也因此而變得乏味,「你、我、他」這三個字孕育不少愛恨交纏的故事。

  這三字之中,又以「我」最關鍵。沒有「自我」意識,人就不能將個體與群體分別出來,失去了獨特性。一個人不能與群體分清「你」「我」,會產生很多衝突和矛盾。

  其實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一刻,「我」的意識便誕生,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不斷學習去認識自己,嘗試辨認自己與其他人的分別。據心理學家研究,嬰孩的哭鬧除了是要表達「我」的需要、「我」的不適感覺,更是要測試「我」的存在是否受其「他」人注意,以判定這個世界是否可以信賴。成長理論指出,這個階段的「自我」意識是否建康確立,往往會影響其他人生階段發展的基礎。

  一個人如果不認識自己,就會常常感到迷惘,失去方向,容易產生內疚感;換句話說,連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甚麼的人,就更別想有甚麼發展與成就,很多歷史風雲人物,都經歷過一段「自我」尋索的階段,也曾問:「我是誰?」